民主行动党柔佛州宣传秘书暨士乃区州议员黄书琪2016年2月15日(星期一)发表文告:
与其引进更多外劳,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协助我国制造业
若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查希是认真的要协助本地制造业,他应该推动政府拔出更多款项,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应用科技以及研发项目,而不是开放150万孟加拉外劳前来我国工作,这项不合理的劳力政策对马来西亚人、对我国产业而言,根本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事实上,马来西亚自1990年代开始,就陷入技术低、薪水低的恶性循环工业政策中,至今困在中等收入陷阱,无法自拔。国阵政府失败的工业政策赔上整整一代人的命运。在应该花更多钱推动研究开发,推动工业技术发展的年代,国阵却是透过工业政策中饱朋党私囊,柏华惹就是失败的铁证。我们花了一大笔钱,却什么也没有学到,除了照版复刻其他国家的产品。时至今日,我们的国产车依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30年前,我们引进的是印尼外劳来做3D工作;今时今日,愈来愈少印尼劳工愿意过来,因为雅加达的最低薪都已经快要和我国的最低薪平起平坐,我们只好把视线转去其他经济更差的周边国家。
马来西亚人不禁要问,那接下来呢?接下来会不会有一天,马来西亚人成为全球移动的外籍劳工,到处寻觅比较高工资的工作,养活家乡的一家老小?
事实上,我们今天的状况已经差不多是这样了。例如说,在我国受过训练的护士比较向往新加坡或中东地区工作,因为薪水比较高,我国的工程师也希望前往经济相对发达,研发部门更好的经济体,就连我国的巴士司机,都比较希望到新加坡开巴士,即便是名目薪资(不计算兑换率)实际上与我国相去不远。
目前,我们每天有20万马来西亚劳工往返新山与新加坡工作,他们大部分就业于新加坡的制造与服务业。与此同时,柔佛州也有30万外劳,他们工作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制造、服务业完全不吸引我国劳工投身?答案很简单,薪水太低。
别忘了柔佛州人口不过3百万,30万外劳整整是柔佛州人口的十分之一,甚至已经是柔佛州第三大族群,超越柔佛州的印裔人口数字。
引进更多外劳是个糖衣毒药政策。联邦政府政策的决策人忘了我国产业被全球市场远远抛在后头,我们的生产是建立在低工资、低技术劳工的成本上,这些工作当然无法吸引本地受过大专教育的年轻人投入。
问题不在于150万孟加拉外劳,而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这150万?阿末查希说本地人不要在3D产业工作。但是,阿末查希究竟有没有看看我国制造业的状况?他不应该怪本地人不愿投身3D工作,如果工资、工作条件与个人的教育投资、教育水平不成正比,试问又有谁愿意?国阵政府的做法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目前使用的科技。难道3D工作就一定是廉价外劳的工作?看看日本或其他发达经济体,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3D工作相对不那么肮脏、危险、低下。例如说,日本的垃圾工人,实际上是操作复杂垃圾车这台机器的专业技术员,社会上也给予尊重。
我只能说,引进廉价劳力是政府最懒惰最不用脑的决策。我们是时候停止恶性循环,立即停止引进150万外劳。全体国民应该迫使联邦政府拨更多款项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否则,我们将无法在全球市场内生存。
与其引进更多外劳,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协助我国制造业,增额投资技术研发、严格约束我国重工业,加强出口,确保我国产品可以在国际上竞争,减少依赖廉价劳力,才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出路。
黄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