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4398_348782595277318_8625168867277774968_n

10.8.2014

[秉笔直书/黄书琪专栏]

早在依斯干达特区爆红这几年,新柔两地人民的频密交流已经是常态;现在,更已经升级成为许多人的一日新新生活圈。

 

因为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以及随后开始的量化宽松(QE)政策,导致热钱流往亚洲各大城市炒高房地产价格。

 

新加坡政府大量开放中国新兴资本阶级置产,房地产价格节节飙升,新国中产阶级没有办法在岛国享受和马来西亚中产一样的优质生活,许多人不惜跨海置产;另一种人,是在新加坡的中低收入户,最后发现生活在马来西亚还勉强过得去,宁愿住在新山,每天通勤回国工作。

 

这两种人虽然消费水平不同,但都是全球资本主义底下的受害者。资本与劳工跨国流动,在马新两个紧密相连的国家最清楚不过。

 

新加坡客与大马移工一同炒高新新生活圈消费水准,但同时也带动本地经济。只要我们可以克服我们让经济活动产生的价值(资本)不是只消耗在没有经济生产价值的房地产炒作上,就可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结果。

 

征收东疏大道过路费,把人民的钱转进朋党的口袋,虽然只是每个月区区2、3百块的差别,但将直接对每个家庭的消费能力造成冲击。只要大新山区有家人在新国工作者每月减少外出用餐一次,或减少购买非必需品,新山区的零售百货及餐饮业就直接受影响。

 

这不仅是在新工作者的问题,而是平民百姓与权贵阶级的利益冲突;社会的资源(在这里是金钱)要回归每个市民的手上,还是收归与政治集团密切相关的朋党手里。

 

改善公共交通,提升公交使用率,减少每个人每个月供车、买汽油必须花费的收入,是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让社会资源回归民间的方式之一。可惜政策拍板人没有想像力,让所有人民成为朋党碊板上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