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载于《当今大马》3月13日"跨界书写"专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城市都是历经千锤百链,有许多人的坚持、血汗才能有名垂史册的成就。

相反的,一个城市或国家只需要几年的贪腐滥权,就立马可以看到恶果。

在联盟政府于1960年代,以马印对抗等国安理由终止地方政府选举之前,县市议会议员与领导人由人民票选,乡市镇基本民生问题没有处理好,选举见真章。

地方政府选举冻结乃至废除之后,县市议员与主席变成公务员,公务员是领纳税人薪饷的雇员没错,但是,公务员却不需要直接向选民负责,因为选民没有能力换掉服务不好的公务员,更何况,公务员几乎就是铁饭碗,重点在於,如何在体制内找到门道升迁,而不是如何讨好选民求升迁。

因此,在国阵一党专政,党国不分半世纪之后,失去地方政府选举的恶果一一浮现。

最繁琐的工作最简单
除了每到选举才有机会看见工人来铺平道路、疏通水沟的民生问题“政治化”,国、州议员“去专业化”则是许多人没有看见,更不知后果严重的现象。

正是因为县市议员、主席不再需要向选民负责,选民叫得动,也能够以选票威胁的就是国、州议员;因此,每每沿户拜访、扫街拜票,无论朝野国州候选人都会接到、也必须处理的,实际上是关於地方政府权限的投诉。

道路、路灯、沟渠尽管繁琐,却是众多议员工作中,最具体且最快能够让选民知道是否有在工作(服务)的项目。所以,半世纪以来,国阵许多议员,不分国、州,不需要进议会辩论,更甭提立法,只需要每天坐在选区服务办公室,替选民跑腿就可以了。

笨蛋!问题出在结构
负责立法、监督行政机关的议员不务正业,政府怎么做,做多烂也没人理,结果是国家体制从根烂起,大至一整块土地五鬼转运变成怎么填也填不完的巴生自由港黑洞,小至每一户人家打开水喉用贵水甚至是黄渍污水。

可是,许多议员依然眼盯沟渠、路灯与不平的马路,许多人不明白,马路无论怎么铺也铺不平,沟渠问题过了半世纪都无法解决,问题通通出在没有效率的行政机关,缺乏有效的监督。

过去,在野党被打压,手里也缺乏资源,能够做的就是陈情与施压;希望软硬兼施拖动庞大的政府机器,解决让小市民生活不便的大问题。

不过,许多人民不明白,陈情与施压是在野党目前唯二的手段,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要一劳永逸解决小市民的大问题,我们必须从根做起。

地方分权根治问题
垃圾,我们必须把垃圾处理承包商的决定权回归县市议会公开招标,由县市议员监督,而非由几百公里外的布城高官决定哪一家私营化公司应该收哪一区的垃圾。

路灯、道路、沟渠都是县市议会应该提高效能,人民一通电话投诉,就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县市议会主席没有下台压力,做不好了不起换部门,所以,地方议会选举是改革之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联邦制在国阵一党专政半世纪的情况下,已经面目全非,要重新举办地方议会选举,首先必须把许多联邦政府掌握的权力下放州级政府,否则,将会形成联邦与地方架空州政府的困境。

拒绝议员集体弱智化
没错,路灯不亮、道路不平、沟渠不通、垃圾堆积,在在都是小市民的大问题。2010年,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苏贞昌打的其中一支广告,就是告诉女性选民,他要铺平道路,不让女性穿著高跟鞋还必须面对走路卡鞋跟的尴尬情况。

可是,来届大选如果还有国州议员候选人打著解决多少条沟渠、垃圾、服务了多少地方议题,企图以此来获得支持,我们必须用选票告诉他们,我们这一届要的是能够进立法议会,彻底改革结构问题、杜绝贪腐滥权的议员,然后才能让县市政府与议会有效履行职责,让人民不需要向议员投诉,只需一通电话投诉行政部门,就能解决问题的政府。

如果,有人还是要做看沟渠、马路与路灯的议员,我们欢迎他们在民联改革健全政府体制之后,出马竞选县市议员、主席或市长。

小市民的问题是大问题,而问题的根源不是头痛吃止痛药就能解决。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最快、最显著的解决方式,因此国、州议员集体不务正业、“去专业化”,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