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行动党柔佛州政策主任兼士乃区州议员黄书琪2014年3月24日(星期一)发表文告:
在公立医院相对私立医院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若政府继续投资私立医院,只会排挤中低收入户的医疗福利
柔佛州政府官联企业柔佛机构2013年税前盈利突破10亿令吉,达到13亿6000万令吉,创下新高,诚然可喜可贺;不过长期下去,该机构的成功投资模式极有可能是建立在马来西亚60%家庭福利的痛苦之上。
我们当然要恭喜该机构主席兼首席执行员拿督卡码鲁查曼,在其领导之下,该机构创下如此佳绩。
可是,这家官联公司的获利是建立在牺牲我国60%月收入低于3000令吉的家庭的福利上,因为这家官联公司把可能用于公共医疗体系的资源,耗在私人医疗体系上,排挤了公共医疗资源。
该官联公司所有的柔佛医疗保健集团(KPJ)作为马来西亚其中一个领先的私立医疗品牌,不仅在国内拥有24家医院,也在印尼拥有2家医院。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继续扩张营业。
首先,应当全责担负公共医疗体系的政府,同时涉及私人医疗,根本是个错误的政策;政府如何可以一方面注资营利为导向的私人医疗生意,另一方面却又继续放任大众依赖的公共医疗品质逐渐恶化。
根据卫生部在国会的书面答询,我国81.67%的就医人口都集中在公立医院与诊所,与此同时,在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的医生(包括实习医生)与护士的百分比为67.56%。如果我们不把实习医生计入,我国在公私立医疗机构服务的医生比例则是公立六成,私立四成。
供需的落差导致服务的落差,尽管不是所有中产阶级都能够负担,但他们往往被迫往收费更昂贵的私立医院就医。
同时,中低收入阶层没有选择,只能继续留守服务品质、资源分配与私立医疗机构有巨大落差的公立医疗机构。
过去十年来,公私立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人数几乎同步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到私立医疗机构求诊病患只有全国就医人数的18.33%。
公立医疗机构的高住院、门诊人数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家庭严重依赖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体系。
公共卫生与健康是所有政府都应该照顾的福利领域,政府有责任提供有素质的医疗服务,提升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让官联公司涉及以赚钱为目标的医疗体系,不止观念不对,也证明了国阵错置政府应优先处理好的事务。
例如说,政府经营国产车产业与搞好公共交通系统也是相同的案例。
在公立医院相对私立医院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若政府继续投资私立医院,只会排挤中低收入户的医疗福利。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必须在政策还没有搞出人命前,修正错误。
黄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