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载于《独立新闻在线》4月5日专栏:
【指南人语/黄书琪专栏】今天人们一再呼唤提高女性的政治代表比例,总是唤年轻漂亮敢言的女性为小辣椒,似乎除了辣这个味道,找不到其他形容词。可怜出道十几年,小辣椒都变老辣椒了,人们对于女性与公共政治生活领域的想像,依然没有改变。
例如,女性或与家庭事务有关的部分,大家总是想像,应该由女性来担任部长,由女性来给意见。
大部分女性被要求担任照顾者角色,即身为母亲,照顾一家老小起居饮食的责任。但是,在父权的资本主义社会底下,这块无偿劳动领域总是被划为私领域,而男性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则被视为比较重要的公领域。
公领域的生产得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而私领域则不,否则全球各国女性投入家务工作的产值,恐怕将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倍成长。
我们可以从受聘外籍女佣人数看出端倪,目前马来西亚聘请的外籍女佣人数超过30万。外籍女佣代劳的家务都是有酬工作,假设把每一名全职母亲的在家劳动换算,姑且不论其亲职专业,全职家庭照护者的生产值都是可观的数字。
外籍女佣
印尼一直以来输出女性劳力到我国担任家庭帮佣,就在妇女节刚过之际,媒体报导该国有意设下更高门槛,保护该国女工,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因为马来西亚雇主习惯请一名帮手打理完全家,对于该国非政府组织要求的一人一任务,实在感到不可思议。
印尼的非政府组织指出,照顾小孩与老人实际上应聘请专业照护人士,不应是女佣的工作范围,的确没有错误。
但对许多中等收入家庭而言,请一名外籍女佣,意谓她必须全天24小时在家工作,担负男/女主人原本应该负起但碍于事业无法克尽的责任。因此,除了打扫、煮食之外,女佣也必须身兼具有感情的亲职角色。
环顾全球,马来西亚作为发展中国家,首相纳吉也不过才刚宣布我国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美金(但贫富差距也在扩大),如何能够拥有超过30万人的外籍女佣大队,实在是项令人惊叹的纪录。
女性劳动力拯救国家
归根究底,起因于联邦政府过去数十年都忽略家庭照护,尤其是托育领域以及女性劳动力。
我 国女性的劳动人口比例过去20年来停留在45%至47%左右,而女性占整体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过才35%左右(2010年世界银行报告),没有任何显著增 长,计算托育成本之后,如果不是发现双薪有助于改善家庭收入与环境,许多女性都会选择(或被迫)离开职场(或不进入职场),从事无偿的家务劳动。
至于双薪家庭,尤其是在城市里的小家庭,则必须依赖外籍女佣分担工作。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70%,加上政府没有明确托育政策目标的情况下,出现外籍女佣大队根本不让人意外,因为在国阵政府眼中,家庭照护乃私领域责任,政府没有理由介入主导。
假设,政府能够制度化托育,例如强制私人企业、机构设立托育中心,补贴托儿所,并且让许多过去数十年来在家负责帮人“带孩子”的妈妈们接受专业培训,成立专 业妈妈级的托育中心,不但让这群先因为照顾自己孩子脱离职场,后又无法回返职场的女性重新就业,也减轻双薪家庭中父母亲的负担,而我们也就可以减少聘雇全天候待命的外籍女佣。
在完善托育政策的庇荫下,女性不需要因为“再生产”而去职,每一名女性投入职场的产值都对整体经济环境起正面作用,尤其是我国不需要仰赖不必要的非技术外籍劳工,更不需要为数众多的外籍女佣,而是透过提升女性就业率,提升我国经济产能。
把马来西亚拉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不是一堆不知所谓的英文缩写计划名稱,而是重新审视我国托育政策、女性就业问题。
如果人们对于女性与公共政治领域的连结多些想像,不再停留于女部长管妇女部门,年轻女议员是小辣椒的印象,马来西亚的明天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