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夢想而偉大」,淺白一點的說法則是「人沒有夢想,與鹹魚何異?」馬來西亞政治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都在族群分化政策與既得利益大集團老闆與高官的把持下,在野黨淪為國陣用來對外宣傳我國是個民主國家的櫥窗布景。同時,國陣的遊戲規則也深入民心,旨在愚民的教育制度把這一套規則潛移默化,深植在許多人腦海裡。
在野黨之所以有異於國陣的地方,就是在於在野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不靠企業之贊助存活,因此不需要看企業之臉色;相反的,國陣半個世紀以來,與某些企業過從甚密,幾乎每一位首相都有自己的御用提款機,透過各式各樣的發展計劃,行五鬼搬運之實,這些錢,從國庫搬到黨庫,再搬到自己的家庫裡。每一次選舉都要耗費大筆金錢請人幫他們造勢、辣妹跳舞唱歌、請人吃飯,搬到黨庫、自己銀庫裡的錢就是這種用途。
過去,掌握國會三分之二的國陣在擬定政策、國會立法時,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在野黨反對意見,閉著眼睛,就把有利企業、壓榨平民的法案給過了,如不利勞工,向資方利益輸送的《1976年修改雇佣法令法案》以及各式各樣的發展計劃。他們手上有錢,有大把大把以五鬼搬運搬來的金銀,但是,這個政黨做了什麼好事?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如果請客吃飯就可以改革,我們今天就不用辛苦的走上街頭要求選舉改革,要求政府正義償還一宗宗離奇死亡的命案。現實就是,國陣半個世紀以來拿朋黨企業的政治獻金,以政策、立法向其朋黨輸送利益,狼狽為奸,受苦受難的是底下辛苦掙錢的小老百姓,這些小老百姓不分種族,辛苦的小販流的汗也不會有膚色之分。
回教黨每逢有演講時,演講處就好像流動夜市,有賣飲料、食物、日用品、書報、傳統藥品等等不一而足,這群馬來小販完全沒有得到他們所謂照顧馬來人的巫統政府之幫忙,相反的,他們一樣必須為三餐奔忙,舉凡有這種演講會,自然是去開檔做生意,做到半夜掙一點錢也足孩子買幾本習作簿,而這種景象也成為回教黨演講時的慣例,對甘榜裡的居民而言,反而是種難得的資訊曝光。
行動黨的演講固然沒有一大群的小販蜂擁而至開檔做生意,宛如夜市,但行動黨眾多領袖出版著作行之有年,馬來西亞人少逛書店少買書,但書作為思想精華的載體,是瞭解這些政治領袖想法的最佳媒介,既然群眾不去書店,我們在群眾出席的場合,讓群眾得以接觸這些資訊與媒介,何來夜市?應該沒有人會覺得去逛書展像是逛夜市吧?
再者,無論是奧巴馬的美國總統選舉還是台灣之前的五都選舉,我們都看到候選人打出所謂的小額捐款模式,所謂的小額捐款,其實就是鼓勵支持該政黨/候選人理念之選民,以不超過一定金額或樂捐之方式,金錢資助該候選人/政黨之競選活動,讓他們可以在無金錢之虞的情況下競選,同時,也可以確保該政黨/候選人當選組織政府之後,不會因為曾在競選時收受企業的大筆捐款,而導致承諾跳票,貨不對半,讓選民失望。
換言之,假若每一名選民都能以一點點金錢資助贊同其理念之政黨,讓該黨可以在不須要仰賴企業獻金要脅下生存,那麼自然整體訂定政策就可以更透民、公開,進而達到為民之目的。
政治不應該是有錢人的遊戲,恰好相反的是,政治應該是所有人,特別是非資產階級應該努力搞懂、爭取的權利,政治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政治牽動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面向,我們的公積金、工作權利、交通、房子,政府、政治人物處理國家稅務的的態度,決定哪一個選項優先的方向就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與生活品質。一個靠企業家的政治獻金上台的政府,你覺得,他真的會「人民優先」嗎?